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24分,每小题4分)1.【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音。 【应试指导】A项中的加粗字分别读“pí ”“p픓bì”; B项中的加粗字分别读“líng līn líng”;C项中前两个加粗字,读“gé”后面一个加粗字读“kè”;D项中的加点字分别读“duo”“zhu씓chuò”。 2.【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形。 【应试指导】B项中“松驰”应写作“松弛”C项中“天翻地复”应写作“天翻地覆”;D项中“言简意骇”应写作“言简意赅”。 3.【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应试指导】C项“明珠暗投”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与题干中的语境不符。 4.【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应试指导】“阔大无疆”和”一望无边”都形容地域辽间。“独树一帜”指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帆,自成一家,根据上下文语境,两棵骆驼草相距很远,互相无法扶持,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因此,排除A、C两项。“与生俱来”指从一生下来就有,“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宿命是指“与生俱来”的命运。总的来看,答案选B。 5.【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样识病句的能力。 【应试指导】B项考查关联词的用法,“要……就必须……“表示后者是前者实现的必需条件,题干中“必须”和“不可”重复。 6.【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结合语境正使用语言的能力。 【应试指导】“梦境”只有先出现,才会被“顽皮的鱼鹰搅破”,拨照逻榫顺序,③应该在①的前面,排除A、C两项。又因为只有“小竹筏”先出现,才会有鱼鹰停在竹筏子的梢上,所以⑦在⑤的前面,故答案选D。 一、(16分,每小题4分) 7.【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根据文意判断正误的能力。 【应试指导】A项中“地震前地表出现的”有误,由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可知,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并不专指“地表”,B项表述错误,由文章第一段可知,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人们的发现总结只是其中一个例证,C项表述中“最早记载”的推断有误,文中并没有提到《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因此题干中的推断并无根据。 8.【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根摇原文分析并判断信息正误的能力。 【应试指导】A项中井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不一定都是地震的前兆。 9.【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变理解段落主要内容的能力。 【应试指导】根播文章第三段可知,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区的重力、地电和地磁,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因此,C项中后半句的推断有误。 10.【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总结文段中心意思的能力。 【应试指导】本文主要讲了地震前兆的内容,并且根据人的感官是否可以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将其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前兆,所以D项最适合做本文的标题。 三、(25分) 11.(6分) 第一问:孩子学话的方法。(3分) 第二问:不容易全部学通。(3分) (意思对即可) 12.(6分) (1)学话的时间非常长;学文的时间有限。(3分) (2)学话的语言环境有利;学文需要读的书时间跨度大、内容驳杂。(3分) (意思对即可) 13.(6分) 因为这两个词是从旧书上抄来的,作者自己也不曾深究其意,一经他人询问,便有些羞愧难当。 (意思对即可) 14.(7分) (1)尽量使用有生命活力的当代口语。(4分) (2)谨慎选取,有根有据。(3分) 四、(25分) 15.(8分)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以此来使他(胡国君主)心情愉快。(2分) 胡国君主听说了此事,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2分) 经验教训:遇事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假象蒙骗,(4分) (意思对即可) 16.(4分) 关其思;(2分) 邻人之父。(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 相信亲近的人,怀疑疏远的人。(意思对即可) 18.(2分) 摇落的众芳;(1分) 暄妍的梅花。(1分) (意思对即可) 19.(7分) 第一问:(5分) 视觉角度;嗅觉角度。(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5分) 第二问:(2分) 拟人。 五、(60分) 20. 作文评分说明 作 文 评 分 量 表 【说明】 |